栏目头部广告

充斥零和博弈思维,突出“新冷战”色彩——美日军事勾连加剧地区安全风险

网文内容

  

      充斥零和博弈思维,突出“新冷战”色彩——

      美日军事勾连加剧地区安全风险

      据媒体报道,在8月18日举行的美日韩戴维营峰会期间,美日领导人就联合研发用于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新型导弹达成一致。这将是继2017年完成“标准-3”BlockⅡA型反导拦截导弹的联合研发后,美日第二次开展导弹研发合作。此举是日本加速扩武的最新举措,也是美日加强军事勾连,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又一图谋。

      在岸田政府去年底出台的“安保三文件”中,“防区外导弹防御”和“综合防空导弹防御”能力,位居《国家防卫战略》中七大能力建设的前两位,其中重点提及的,就是要强化高超音速武器的应对能力。为此,岸田政府一方面提出要发展可以主动攻击敌方导弹基地的“反击能力”,追求形成可“先发制人”的威慑力;另一方面声称要加快提升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探测、追踪和拦截能力。日本防卫省最初计划通过改进陆上自卫队03式地对空导弹和海上自卫队“宙斯盾”舰载的“标准-6”导弹等,来应对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。但由于这些拦截导弹均为末端拦截,成功概率较低,日本因而转向寻求更远距离实施拦截的能力。

      美日计划研发的新型拦截导弹,谋求在高超音速导弹滑翔阶段将其击落,而这一高度是现有反导系统无法达到的。美国媒体今年3月曾披露,美日正在共同研发“滑翔阶段拦截器”,可部署于“宙斯盾”驱逐舰上。有分析认为,美日研发高超音速导弹拦截系统,需要克服诸多技术挑战,包括创新跟踪、瞄准机制,能够应对变轨飞行的快速响应机制,同时还需要具备鉴别真实导弹和诱饵的能力,这离不开先进的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。

      美日此次联合研发导弹,以“防御”为名,但其真实意图是“以守促攻”。日本在推动防卫政策松绑解禁的过程中,不断渲染周边安全环境带来的威胁,煽动民众危机意识,为大规模扩武计划争取支持。为发展“反击能力”,日本着力发展可攻击敌方导弹基地的远程导弹打击能力。为此,岸田政府已在2023财年防卫预算中,列支2113亿日元用于采购400枚美制“战斧”巡航导弹。日本防卫省还提出5万亿日元的预算方案,计划在未来5年内同时研发10多种远程导弹,其中包括高超音速导弹等,并将现役的自卫队12式地对舰导弹的射程延长到1000千米以上,建立1000枚以上的远程导弹武器库。美国也计划在2023至2027年间,拨款150亿美元用于研发高超音速导弹。美日此次军事勾连,企图通过反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,全面助推高超音速武器能力建设,重塑地区军力优势。

      随着日本防卫政策“由守转攻”,美日同盟分工也在发生重大转变,不再是日本自卫队充当“盾”、美军担任“矛”。未来,日本将在同盟架构中更多地扮演“攻击者”的角色,其军力发展更具进攻性。同时,出于美日同盟服务于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需要,美日军事勾连将向整个亚太地区拓展,日本或将进一步突破战后军事禁区。

      需要指出的是,在美日加强军事捆绑和勾连的过程中,充斥着零和博弈思维,突出军事对抗的“新冷战”色彩,并且不断拿乌克兰危机、朝鲜试射导弹和台海局势说事,向周边邻国释放出强烈的敌对信号。更加危险的是,美日有关计划只会刺激地区军备竞赛,加剧地区动荡和分裂的风险,这必将引起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,以及有关国家的高度警惕和防范。(项昊宇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)

标签: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底部广告